暑期档全国总票房破亿,后却不是主力!影市陷危机,新一代年轻人开始疏离电影院
“暑期档”渐入佳境,目前全国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48亿元,然而,“00后”群体却占比不多。对此,业内并不感到意外。
记者从灯塔专业版最新发布的全国《电影市场报告》中的“2019年至2023年购票用户画像”获悉,20岁以下与20岁-24岁这两个年龄段的观众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岁以下的观众占比从8%掉到了5%,20岁-24岁的观众占比从30%掉到了19%。由此可见,新一代年轻人正在疏离电影院。
电影院为何对“00后”失去了吸引力?如果这群“主力军”不再积极观影,市场的未来该如何延续?对此,记者采访到哈尔滨的多位影业从业者,包括影院经理、片方发行及影评人,听他们分析电影院是如何逐渐变成新一代年轻人“备胎”的。
黄金海岸国际影城
四年间“高频”观影者占比从15%掉到10%
多数人一年只在“春节档”看一次电影
曾几何时,年轻人都愿意在闲暇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然而现在,他们的疏离让电影院显得愈发落寞。就哈尔滨市区而言,曾经的华臣影城、大商影城、哈尔滨电影院、天鹅影院这些“老招牌”都已纷纷退出舞台。业内曾做过一项调查:“你有多久没去过影院观影了?”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是:“上一次进影院还是过年的时候。”
记者从灯塔专业版发布的数据获悉,2023年观影6次及以上的“高频”观众占比10%,而2019年“高频”观影观众占比15%,并且2023年超半数的观众全年仅观影一次。换句话说,观众在逐年流失。不仅如此,2024年第一季度的主力观众年龄为25岁-29岁,而2020年同时段主力观众的年龄为20岁-25岁。这也说明,时隔4年依旧是同一批人在坚持看电影,新的年轻观众并没有明显增量。对此,黄金海岸国际影城经理崔博涵表示:“非周末或是非档期内,场次因没观众而不用开的情况很常见。即便有人买票,往往也能享受一个人‘包场’。而且现在很多影院的广告窗没人来投,我们不得不主动去找企业、团体谈包场。”
宣发模式除点映、路演外没新意
票价上涨年轻人不愿为“烂片”买单
为什么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都不爱去电影院了呢?1999年出生的小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就拿暑期档来说吧,我打开手机软件看了看,《神偷奶爸4》是动画片,不太感兴趣;《传说》的主演是成龙和张艺兴,虽然挺喜欢他们,但预告片太一般了;沈腾和马丽的新作品看似有点意思,可大热天我真懒得为一部电影而出门。”
对此,崔博涵苦笑道:“说白了,就是没有一部高话题度的作品足够吸引大众到店消费。”他指出,虽然今年“端午档”公映的影片数量众多,然而片方们并没有亮眼的营销表现。“似乎除了提前做一些点映、路演之外,已经想不到其他什么值得一提的营销手段了。而这些影片的质量平平,大规模的点映致使流出来的口碑反噬了一部分人的观影意愿,成为被业内诟病的点。因此,在话题电影本就少的背景下再进行模式化的宣发,必然导致年轻观众减量,主力观众的观影频次下降。”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有一部分观众是因为票价高而减少了观影次数。对此,崔博涵表示,四五年之前国产片的普遍票价在25元到30元之间,现在很多上涨到了40元。而曾经普遍25元的进口片也涨到了30元及以上。“但我觉得票价浮动并不是大家不看电影的主要原因,关键还在于人们开始关注观影消费的性价比了,也就是影片是否值得看,毕竟谁也不愿为一些‘烂片’买单。”
营销过头致“货不对板”遭反感
逐渐增多的“中年题材”也难引年轻人共鸣
年轻人疏离影院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对营销过头的影片产生了反感。比如今年“春节档”,“贾玲瘦了一百斤”的话题几乎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让影片未映先火,一举拿下了34.6亿的票房,可谓宣发营销“满分”。但随着热度逐渐下降,不少观众像是在一场狂欢后突然清醒过来,出现了“小品电影”“不值得30亿 的票房”等声音。崔博涵表示,这就是营销过头,令观众的最终体验与期待形成巨大反差的结果。“观众觉得花了冤枉钱,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慢慢开始对片方的宣传不再信任。比如现在的观众已经不爱买预售票了,他们更看重上映后的口碑。”
此外,也有不少年轻观众反映,如今的电影似乎更喜欢聚焦于中年人的故事,这有点跟他们的口味不搭。比如黄轩、柳岩主演的《来福大酒店》,即将上映的《逆行人生》等。片方小姜认为,中年题材的大量出现与电影创作人员的年龄增长有关,从这一点来看,与主流观众年龄在不断增加一样,都表明年轻人正在疏离电影院。
刷剧、打游戏、玩剧本杀、密室逃脱
相比坐在影院里看电影
年轻人更偏爱多元化娱乐方式
相比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年轻人更偏爱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对于伴随着互联网而生的“00后”而言,去电影院看电影不如在家拿手机刷几部剧、打几把游戏,或是出门玩剧本杀、密室逃脱。2004年出生的王彩霓表示,这些多元化的娱乐方式相比进电影院观影来说,更符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娱乐消费习惯,“想到在影院密闭的环境中坐一两个小时,不能聊天、不能玩耍,实在太无聊了,反而跟朋友一起玩剧本杀和密室逃脱更刺激。”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产业研究处之前展开的电影观众调查结果显示,在周末、节假日空闲时间的娱乐选择上,高达82.7%的受访者选择刷短视频;其次是看视频网站和玩游戏,均超过半数;仅有39.6%的受访者选择去影院看电影,不足四成。片方小姜指出,暑期档全国总票房破亿,后却不是主力!影市陷危机,新一代年轻人开始疏离电影院25岁-29岁的这批观众,在他们20岁左右时正处于我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阶段,因此,进影院观影曾经是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而现在“更年轻”的观众拥有更加丰富的娱乐选择,自然不爱走进电影院。此外,一些随处可得的盗版资源和“3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片”等短视频解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年轻人去影院的意愿。片方小姜说:“好莱坞一些主流制片厂开始普遍选择‘院网同步’‘零窗口期’的发行方式,盗版资源在上映前早早流出,我和身边不少人就在家提前看完了一些大片。”
把年轻人“拽”回影院得用“年轻招”:
创作方别故步自封、宣发方要打破常规、影院方需转变经营思路
既然趋势已经显现,那么有什么能做的呢?在影评人萧泳看来,2023年上映的电影中,“00后”观众看的最多的影片是爱情片《一闪一闪亮星星》、反诈电影《孤注一掷》以及朱一龙主演的《消失的她》,这些影片或许能给如何吸引年轻观众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首先,电影题材方面要关注“00后”群体。如果创作者故步自封,习惯凭自己的感觉提供形式和内容,那么《非诚勿扰3》就是一个例子,毕竟在银幕上看这一年龄段的人谈情说爱,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其次,电影宣发也需要调整思路。比如投放的平台、形式一定是“00后”广泛聚集的、喜闻乐见的,像《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被称为“抖音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则凭借“下雪场”带动3亿预售票房。
第三,影院可转变经营思路,投年轻观众所好提供多元化服务,比如增设剧本杀、小剧场、咖啡吧、餐吧等。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增强影片本身的故事质量,人们常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同理,有好的影片观众不可能不支持。
几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观影群体不再年轻化是全球电影市场的一个趋势,应意识到这样的变化,积极主动去寻求破解之法。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灯塔专业版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王雪莹